歡迎訪問河北亞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網站!
服務熱線13832105155
0311-82011250
News新聞動態(tài)
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提高飼料品質從改善生產工藝做起

提高飼料品質從改善生產工藝做起

更新時間:2021-06-02

     通過改善飼料生產工藝來提高飼料品質,已成為現代飼料企業(yè)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飼料生產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綜合起來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原材料質量的達標性;二是飼料配方的科學性;三是生產工藝的優(yōu)劣性,三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本文結合生產實際著重闡述可通過改善哪些生產環(huán)節(jié)的生產工藝來提高飼料產品質量。


1  飼料生產工藝與品質保障

1.1 飼料生產工藝流程

      原料的接收與清理——貯存(筒倉、袋裝、油罐)——粉碎(含膨化等原料預處理)——配料——混合——制粒(冷卻)——計量包裝。

1.2 飼料品質保障

      ①通過設備和工藝技術相結合來完成飼料生產過程。提高生產工藝水平以及產品質量和設備的利用率,保障飼料品質,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動物生產性能;②當“營養(yǎng)配方”轉換為“生產配方”后,真正可執(zhí)行和控制的就是“工藝方案”,穩(wěn)定可靠的“工藝方案”才能夠保障產品設計的質量。
 

2  改善工藝的關鍵

  下面通過對幾處關鍵工藝如何進行改善的討論、分析和研究,總結出一些可行性的技術經驗,供同行參考,以通過改進工藝更好的提升和穩(wěn)定飼料生產品質。

2.1 飼料的水分控制

  飼料生產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問題有:①如何減少飼料中霉菌和細菌總數;②如何提高制粒質量;③如何降低粉塵;④如何提高單班生產效率,降低加工能耗;⑤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蒸汽,并冷卻充分,保持飼料中適宜的水分。以上幾點都與物料水分的高低有關,可見在飼料中保持合適水分的重要性。而飼料的水分受天氣及原料的影響,在一年中的各個季節(jié)波動很大。較為合適的水分含量,能保證較好的顆粒質量(如糊化度、顆粒硬度、粉化率、溶水性等),同時也能降低機械的磨損、減少能耗,提高設備使用年限和生產效率。

  所有飼料的配方均以88%作為干物質基礎,這意味著飼料水分含量理論上應為12%。而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原料水分及季節(jié)的變化,飼料成品的水分含量一般在8%~13%之間波動,尤其是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水分散失很嚴重(0.5%~3%)。水分過低會影響飼料的適口性,導致顆粒過硬并引起采食量、消化率降低等嚴重問題。以教槽料為例:該產品生產出來水分僅有8%~9%,因水分過低影響到淀粉的糊化,出現硬度偏大,采食量降低的現象,進而影響動物的生長性能。

  為解決配合飼料水分過低和顆粒質量問題,通過使用飼料保水設備來改善工藝,即將表面活性劑與適量水的混合液通過設備均勻噴灑到混合機中物料的表面,達到增加飼料水分的目的。經反復試驗,可使教槽料水分提高至10.5%左右,提高了淀粉糊化程度并能夠有效緩解顆粒硬度,從而大大提升了飼料品質(見表1)。




  保水設備工藝技術的不斷成熟,能調整教槽料、乳豬料水分至適宜水平,改善顆粒硬度,同時,解決了因飼料入模水分低時顆粒表面與??變缺凇狠伄a生強烈,大量機械能轉為熱能被消耗的問題,降低了能耗,提高生產效率(見表2)。


2.2 原料的除雜控制

  飼料原料中混入了大量的雜質,如不事先清理,就會影響產品質量,甚至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在加工過程中損耗設備,影響生產。目前谷物類原料,如玉米在飼料配方中占有絕對大的比例(高達70%左右),由于玉米含有較多玉米秸稈、穗軸、玉米芯、根茬以及沙粒等雜質,這些雜質的比例一般在0.5%~2%之間,有的甚至高達3%以上,為霉菌、細菌以及害蟲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經檢測發(fā)現,玉米經過除雜后雜質的霉菌毒素含量遠遠高于玉米本身霉菌毒素含量(見表3)。



  在目前玉米高價行情下,用小麥代替部分玉米對節(jié)約飼料成本具有重要意義。但小麥中雜質含量較高,除去小麥中的雜質是使用好小麥的關鍵所在。小麥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較玉米高,加之淀粉含量高、粘性大,在用小麥代替玉米時應在加工工藝方面做適當改變,同時應選用高品質的酶制劑和低壓縮比環(huán)模。

  普遍認為飼料企業(yè)原料的除雜工藝,應重視磁選篩選即保護設備,其實在重視保護設備的同時,更應重視清理谷物(玉米、小麥、稻谷)等原料中的碎屑(碎粒、被氧化的顆粒、沙粒等)及隱藏在碎屑中的各種霉菌毒素和有害細菌。據相關研究得出,使用徹底清選的小麥與玉米,仔豬發(fā)病率明顯降低(見表4)。



2.3 原料的粉碎工藝
  原料的粉碎在飼料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畜禽生產性能有明顯影響。
物料粒度的降低,使飼料表面積增大,增加了飼料中營養(yǎng)成分與消化酶接觸的機會,從而提高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動物不同生長階段胃腸發(fā)育的特點及消化生理特點對物料的細度要求各不相同,以豬料為例,飼喂40頭哺乳母豬,以玉米-豆粕型日糧為基礎日糧,各組玉米的粉碎粒度分別為1200μm、900μm、700μm和500μm。研究表明,隨著玉米粉碎粒度的降低,干物質、氮和總能的消化率明顯提高(見表5);而玉米粉碎至500μm 所需電能比700μm更多,故哺乳母豬階段最適宜的顆粒大小為600~700μm之間。



  由于在原料粉碎工藝中原料粉碎細度和粉碎均勻度對動物消化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滿足粉碎細度要求,粉碎工藝逐步由單次粉碎向二次粉碎、超微粉碎方向發(fā)展。

  不同粉碎機類型對物料的粉碎細度及均勻性也有很大影響,因此粉碎機的選型非常關鍵。據相關文獻報道:與錘片式粉碎機粉碎的粒度不均勻相比,輥式粉碎機粉碎的原料顆粒均勻性、流動性均較好,從而改善了其加工性能。

2.4 混合工藝

  物料的混合均勻性是確保產品品質一致性的保障,一般要求混合均勻度之變異系數(CV值)控制在7%以內。特別是添加少量或者微量的添加劑原料,混合的均勻性更顯得尤為重要。不同混合設備的混合效果也有較大差異,對動物的生長有著一定影響。如導致群體飼養(yǎng)的動物生長參差不齊,甚至導致動物出現中毒或死亡的現象,因此在選擇混合機設備時要重點了解其各項性能參數是否優(yōu)良。最佳混合均勻度的最低混合時間是最低工藝成本,最佳混合均勻度的有效時間受原料組分和投料次序約束,通常由品質管理部門對生產品種做連續(xù)測定后,寫入相關品操作規(guī)程中,確保物料充分混合均勻。




2.5 制粒工藝

  在配合飼料的加工過程中,制粒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工藝過程一般由預處理(磁選、液體添加、調質)、制粒和后處理(冷卻、破碎、分級)三大部分組成,物料經過制粒工段后由粉料轉變?yōu)轭w粒料。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既要考慮生產效率,又不能影響產品的品質,需確保產品顆粒硬度、含粉率、溶水性、冷卻后料溫等各項物理指標。當一個產品的配方設計成型后,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出現工藝不符的情況而使產品不能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以教槽料為例,由于配方中含有大量的乳制品和糖分,在制粒過程中容易出現堵機、黑料及顆粒偏硬現象,從而導致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豬只不喜食和腹瀉等情況的發(fā)生。如果冷卻器性能不良或冷卻時間不夠等原因,容易導致顆粒飼料在保質期內發(fā)生霉變。

  經研究發(fā)現,同配方產品不同顆粒硬度對豬的采食量有著一定的關聯性(見表6)。影響飼料硬度的主要因素除配方中原料特性外,其使用的環(huán)模長徑比、制粒溫度的控制也至關重要。相關試驗究表明,飼料顆粒硬度低,豬只采食量最高,但含粉率過高會導致飼料重復循環(huán)制粒、飼料浪費等不利因素,因此應選用相匹配的長徑比、環(huán)模及最合適的調質參數,以達到最佳的顆粒質量。



3  小結

  設備的改進(硬件)與先進的技術及生產管理(軟件)組成科學的生產工藝。先進的飼料加工工藝不是簡單幾個豪華“大件”的積木,更應重視細節(jié)的銜接和使用的順暢,重視關鍵部件的精細化處理。對不符合飼料生產工藝條件的設備、尤其是老設備,應在充分論證后進行改造更新,達到改善生產工藝提高飼料品質的目的。